close

大 英 博 物 館

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又稱國立歷史、考古、藝術及民俗學圖書館和博物館,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與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並稱世界三大定級博物館。

作為世界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可上溯到1753年,今年恰是大英博物館建館250週年。漢斯·舒隆爵士是大英博物館的奠基人,這位醫生和植物學家出於“為人類福祉貢獻心力”的遠大理想,在世界各地收羅了大量的藝術品。1753年,英國政府根據他的遺囑,以市價1/4的價錢收購了其全部藏品,並同時收購了羅伯特科頓爵士和哈利爵士的收藏,正式成立了大英博物館。1759年,博物館在普斯特卡頓的蒙太奇古邸正式對外開放,免費供全民參觀。

隨著藏品數量的不斷增長,博物館的規模日益擴大。1823年,由建築師羅伯特·史莫克設計,在布魯斯貝利增建新館,其新古典主義的風格為以後擴建建築定下了基調。從1884年到1938年,博物館又先後增建了愛德華七世畫廊、收藏帕特農神殿雕像的西廊等建築,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在長達250年的漫長歷程中,大英博物館逐漸構築起它龐大的收藏體系。今天,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突破600萬件,它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版畫、素描、徽章、錢幣、手稿、浮雕、書籍、青銅器等門類,涉及範圍極為廣泛。為此,博物館設立了古代埃及部、古代西亞部、東方部、古代希臘羅馬部、版畫素描部、人種志部、貨幣與紀念章部能十個部門,對這些數量驚人的藏品進行管理和研究。

古埃及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數量僅次於埃及博物館,擁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羅賽塔石碑、亞尼的死亡之書、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藝術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希臘羅馬部的收藏是另一個亮點。來自於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命運三女神雕像群、帕特農神廟建築遺跡,均為大英博物館最令人神往的藝術珍品。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中國、印度、日本、南韓、波斯及南亞和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品。中國收藏品中以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初由斯坦因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

英國部專門收藏與英國本身有關的藏品,其時代跨度大,藏品品種多,宛如一部由實物組成的大不列顛歷史。

圖書館是大英博物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書籍、手稿和抄本,如莎士比亞作品的初版本,亨德爾的樂譜原稿和莫扎特、海頓等人的早期板本等等,僅書籍就多達600~700萬冊。供人們閱讀的中央圓形大閱覽室久享盛名,馬克思的《資本論》就誕生於此。1998年,由於館舍擁擠,圖書館搬遷新址,但閱覽室得以保留,至今仍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提供服務。

大英博物館的展覽充分體現了它豐富的館藏,其展室多達100多個,採用綜合分類的方式陳列。一樓左側為古希臘、羅馬、埃及、西亞各展室,匯集了博物館最珍貴的藏品,右側則是大英圖書館的展室。博物館的二樓依時代及地區作介紹,其中也包括以中國文物為主的東方展室和日本文物的展室。

為了使數量龐大的藏品更好地服務於公眾,大英博物館策劃並推出了大量的活動和節目——舉辦不定期的臨時展覽;成立“博物館之友”的組織;開展“主題晚餐”、由父母陪伴兒童參加的家庭活動;組織觀賞並觸摸博物館非陳列收藏品的“發現日”活動;進行各種學術討論會;多方位地體現了博物館文化的精彩紛呈。

大英博物館還經常將自己的收藏組織到國外展覽,如1998年“大英博物館藏古埃及藝術珍品展”先後去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展出,引起了轟動。其中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兩個月,有63萬觀眾觀看了展覽,成為當年上海的文化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志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